网购外国烟“一哄而散”:监管缺口与消费心理的博弈
近日,网购外国烟“一哄而散”的现象引发广泛关注。这一事件并非个例,而是近年来跨境电商蓬勃发展下,监管漏洞与消费者盲目追逐舶来品心理碰撞的集中体现。从最初的悄然兴起,到如今的迅速冷却,这其中蕴藏着值得我们深思的社会经济现象和监管挑战。
“一哄而散”并非指所有网购外国烟的渠道都消失了,而是指曾经在网络上遍地开花的代购、私营电商平台上销售外国烟的现象明显萎缩。过去,只需在某宝、某音等平台搜索相关关键词,就能轻松找到各类声称“正品保障”、“海淘直邮”的外国香烟,价格也比国内专卖店低廉不少。一些消费者,特别是追求新鲜感或特定品牌烟草的消费者,纷纷涌入,助推了这一灰色市场的繁荣。 化名A(消费者)曾表示,他过去经常在网上购买外国烟,觉得价格便宜,品种也多,方便快捷。“当时觉得没什么问题,也没想过会有风险。”
然而,好景不长。近些年来,国家加大对跨境电商的监管力度,对烟草制品销售的管控也日益严格。海关查验更加严格,许多代购和电商平台面临着巨大的法律风险。部分平台主动下架相关商品,以规避风险。同时,消费者也逐渐意识到网购外国烟的潜在风险,例如真伪难辨、税务问题、物流风险以及健康风险等。 化名B(前代购)透露,此前他的代购生意做得不错,但近几个月来,生意越来越难做,海关查验越来越严格,很多货被扣,风险成本大大增加,甚至面临法律制裁的风险。“现在已经不做了,实在太冒险。”
“一哄而散”的背后,是监管机制的缺失与消费者认知的不足。首先,跨境电商的监管存在一定滞后性。网购外国烟的渠道往往隐蔽,监管部门难以全面掌握其经营情况。一些平台对商家资质审核不够严格,为违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。其次,消费者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不足,容易轻信虚假宣传,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,甚至触犯法律。 一些商家利用消费者对外国烟的品牌认知和价格敏感度,进行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,这加剧了市场的混乱。
此外,消费心理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一部分消费者存在“洋货崇拜”心理,盲目追求外国品牌,认为进口烟草质量更好,忽略了国内烟草品牌的提升和正规渠道的保障。这种消费心理为违规销售提供了市场需求。 而价格因素更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。相对低廉的价格,是吸引消费者铤而走险购买网购外国烟的重要原因。然而,低价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,例如假货、税务问题、甚至健康风险等,消费者需理性看待。
为了扭转这一局面,需要多方共同努力。首先,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商监管体系,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,堵塞监管漏洞。加强对消费者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,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,引导理性消费。其次,电商平台应加强对商家的资质审核和商品监管,切实履行平台责任,避免成为违法行为的帮凶。最后,消费者也应该提高警惕,理性消费,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烟草制品,避免因贪图便宜而承担不必要的风险。
网购外国烟“一哄而散”的现象,警示我们加强跨境电商监管的重要性,也提醒我们需理性对待消费,避免盲目跟风。 只有监管部门、电商平台和消费者共同努力,才能营造一个更加规范、有序的市场环境,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和国家利益。 而长期来看,提升国内烟草品牌的竞争力,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烟草制品的追求,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。只有这样,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对国外烟草制品的依赖,并最终消除这种灰色市场的生存空间。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发表评论